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

[社群] 第一個參與工人的發表會 – 科技啟蒙EDiT

科技啟蒙EDiT(全名:Enlightenment Da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)是一個由系上已畢業學長發起的活動。
有一天,這位學長認為成大資工要想進步,就必須有一個讓同學們可以互相交流的舞台,
砥礪同伴們一起成長,於是就開啟了一連串EDiT的籌備過程.....
 

而那位學長,就是從前在台南叱吒風雲,如今穿梭全台各處的Crboy小畢

--
會變成工人主要是因為系上學妹JingFei邀請才去幫忙(不然我跟Crboy完全沒交集)
籌備期是從2013/12月底開始

總召的想法很簡單──提供一個可以讓系上學弟妹分享的舞台
因為目前系上分享技術的風氣沒有起來
變成:自己學會了,但其他人不知道
但若是有人可以將自己學會的東西傳授給其他人、分享給其他人知道的話
這樣對方不僅可以縮短學習的時間、減少自己摸索的撞牆期
還可以讓對方知道這世界上還有許多新奇的事物! 等著我們去探索! 增加求知的慾望!

於是「科技啟蒙」就這樣誕生了

title.png

/

我在加入工人行列的時候其實完全不知道「社群」是個怎樣的概念
只知道從總召口中講出來的想法很棒! 感覺非常有助於自己以及其他人的進步!
當我提出只有一場太可惜了,應該頻繁舉辦這種研討會才對的時候
小畢才跟我說他有在host一個叫「C4Labs」的社群(只是前些日子蠻很大力推廣)
而自從決定要辦EDiT之後,C4Labs也開始活躍、大肆宣傳了起來
並以「C4Labs x microEDiT」的形式在每個星期三晚上邀請講者來分享自己的專業

如果是以一個場務工人的角度來分享這次的EDiT的話
就像辦其他大型活動一樣,要找合適的場地、需要場勘、與場地負責人協調
要說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就只有要找到符合「發表會」形式的場地
而EDiT原本就是希望每個參與者都能自由地發表言論,或可自由選擇要不要聽該講者的發表
所以最理想的場地形式是每個座位前面都有插座,對有帶自己電腦的參與者比較方便
(若也有麥克風就更好!)
主場地的附近則要有其他空間可供不聽演講的參與者休息、聊天用

然而,要找到如此理想的場地並不是件簡單的事
就算能找到完全符合上述條件的場地,在「場地租金」上也是一大挑戰
有些場地可以允許你免費使用,有的場地卻會按日收費
無奈EDiT是無經費來源的活動,故就算找到最理想的場地
只要他的租金費用過高也只能忍痛捨棄他
當初場務組在搜尋場地時就有找到最為理想的場地
但受限於租金費壓不下來,只好作罷改選第二順位
也就是活動當天的地點;

如果是以該活動工人的角度來看這整個活動背後運作的話
我認為在「議程」上是跟以往跑過的活動最不一樣的地方
因為EDiT的講師並不是由主辦單位(我們)去找來的
而是對外徵稿,有想要上台的人都可以投稿給我們來爭取活動當天的上台機會
在EDiT進行的最後更有精彩刺激的「閃電秀Lighting Show」
閃電秀是活動當天現場開放名額
每個報名者有5分鐘的發表時間,時間一到就強制拔插頭、關麥克風
有想要上台可是不想講到一個完整議程那麼長(約20分鐘)的朋友就可以選擇報閃電秀。

/

最後,身為一個對社群完全不了解的菜鳥
誤打誤撞當了社群發表活動的工人
真的要說這拓展了我的視野
不僅讓我趁機參加到C4Labs,聽了幾位講師的發表
也讓我體會到辦一場發表會背後的辛酸血淚
以及見識到社群議程的有趣

5/24 EDiT的活動結束後,很多有來聽的朋友都說滿載而歸
而我也覺得我在這場活動誕生到圓滿結束的這段期間內收穫滿滿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